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二百四十六章南下  (第2/2页)
拔南下的军令。    此次大军凯旋班师,除了必要的边墙守卫人员,其余十数万大军,尽皆南下,到达宁夏之后,休整一番,便回各归本來的防卫区域。    徐光祚也是利用这时间,与魏彬闵御史一起,敲定了此战的首功之臣,这便是河套游击将军徐子龙。    本來魏彬还是一味反对,可是一來子龙的功劳确实无可非议,这一次如不是子龙正好南下,只怕长城必破。    二來便是闵御史。这闵御史虽然被子龙落了几次面子,但是士大夫的气节毕竟还在。他对子龙虽然印象已经不是很好,但是却还是秉公处理。    因此有闵御史与徐光祚一同申请,这首功便定了下來。    然后三位高层有依次敲定了此次大战的其他各位有功人员。    为了帮子龙取得这首功,徐光祚无奈,只能把次功给了守在崇岗的于游击,不出意外,此人也是会高升一级。    再次一功,就是安王世子朱执了。虽然他是安王世子,理应沒有多少封赏的空间,但是这次他先是在后方筹措粮草,后又是亲率大军,偕同于游击守住崇岗,也算是此战一大关键。再加上三人都是冲着安王的面子,就把这第三功给了朱执。    其余诸多功劳,自然不必一一细表。    裁定好功劳之后,徐光祚亲自动笔,写成奏折,闵御史与魏彬也是附议其上,然后便找來信使,八百里加急,传回京城。    做完这一切之后,自然是大军开拔回宁夏了。这长城离宁夏不到百里,只是大军不下十数万,此时又非战时,自然行军速度快不起來。    在这路上,便是走了两日之久。    期间徐光祚也是几次宴请子龙,与子龙谈天说地,从诗词歌赋,聊到了当下的时政。    子龙自小沒受过太多的教育,这诗词歌赋,虽然在婉儿的帮助下,也是颇有进展,可是总归无法一蹴而就,与徐光祚聊的时候,多是旁听的份。    好在婉儿知道子龙的情况,每每都是陪着子龙出席,自然也是替子龙圆了这场。    至于时政利弊,这虽然也不是子龙所长。    但是子龙出身不高,可以说是來自民间,最是了解民间疾苦。    因此与徐光祚聊的时候,却是为徐光祚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。    虽然每每有些言语,让徐光祚也是不都认同,但是徐光祚却也是极为满意,知道此人不单是武艺不错,战阵之道擅长,这治政一道,也是颇有见地,着实是值得自己投资啊。    如此这般,徐光祚更是高兴,与子龙聊起來的时候,更是相谈甚欢。    到得宁夏近郊的时候,徐光祚与子龙已经是无话不谈,仿佛忘年交一般。    这倒是让子龙婉儿乃至马风月都是高兴不已。    唯一让子龙有些抑郁,婉儿有些不快的,便是马风月对婉儿与子龙在一起的态度。    子龙尴尬不已,只得抽空与婉儿解释。    本來婉儿还是有些不大高兴,后來听得子龙的极力的解释马风月怪自己擅自做主订婚而生气,但绝不是不同意,婉儿也只能慢慢释怀。    二人都是盼望着能慢慢让马风月气消了会转过念头來,同意二人的亲事。    就这样有喜有忧,大军缓缓接近了宁夏城外。    安王早就接到了大军班师的日期,提前就发动了宁夏的百姓,來城外十里,夹道欢迎大军凯旋。    这些百姓久在边疆,自然知道如果这北方蒙古人破了长城之后的下场。    此时见到大军凯旋,守住了宁夏的太平,这些宁夏百姓都是箪食壶浆,前來欢迎大军。    这场面真个事旌旗招展,鞭炮齐鸣,欢呼声不断。    百姓们都是庆幸无比,三军将士也都是欢欣鼓舞,最是高兴不过。    安王率着宁夏军政要员,远远的就见到徐光祚三人引着子龙在内的诸位将佐到來,不禁都是迎了上去。來到徐光祚的马前不远处,安王更是一揖到地,说道:“本王率宁夏阖城官民,迎接王师凯旋。祝贺定国公闵御史魏公公以及诸位将军旗开得胜,为我大明再创辉煌。”    当日,众人在安王的邀请下,都参加了安王精心准备的庆祝晚宴。    。。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